25
2021
-
11
软体水窖的特点
软体水窖充分利用设施棚面和集雨藏面作为集雨面,棚藏一体化设计,有效收集自然降水,减少储存损失,全集全部使用,一边收集一边使用。华北地区设施的塑料大棚一般为圆—抛物面复合型或拱形设计,雨水可沿棚向棚前水仓聚集。 安装软体水窖时,应将地下室面侧与棚面下端连接起来,确保雨水通过地下室面的透水孔全部导入地下室内。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华北等地区通过建设大量的水库、小池塘。 小池塘等集雨蓄水设施。 通过解决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 由于缺水地区地质结构、施工和管理水平的不同,以水库为中心的集雨蓄水设施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工期长。 成本高。 水体易变质等问题,特别是在高寒、高温或地震较多的地区,情况更为突出。为了解决集雨节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上的问题。 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下软体水窖的特点吧!
软体水窖具有以下特征。
一、棚藏一体,积累效率高
软体水窖充分利用设施棚面和集雨藏面作为集雨面,棚藏一体化设计,有效收集自然降水,减少储存损失,全集全部使用,一边收集一边使用。
1、棚藏一体、全量集雨
塑料大棚一般为圆—抛物面复合型或拱形设计,雨水可沿棚向棚前水仓聚集。 安装软体水窖时,应将地下室面侧与棚面下端连接起来,确保雨水通过地下室面的透水孔全部导入地下室内。
常用塑料大棚集雨面360-600㎡,年均降水量500-600mm,仅设施棚面为集雨面,亩产200-250m³,基本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所需的水,为2季。
除了设施的屋顶外,软体水窖的储藏也是良好的集雨面。 华北地区大棚南北间距4-6m,有3-5m的空间,可以设置水库。 集雨面是地下室的宽3米,长度可以和塑料大棚的长度一样计算。 考虑到地下室面积,集雨总面积增加到540-900㎡,集雨量可达280-500m³,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两季蔬菜节水灌溉生产所需水量。
2、储藏室优化,全年供水
软体水窖可以在一年中一边收集一边使用,可以多次循环积累。 根据华北地区月降雨量分布和设施蔬菜栽培用水情况,年循环蓄水量可达水库容积的1.5倍左右。 根据平均年降雨量500mm的推算,可以得到容积软体藏的集雨量。
200m³的地下室:宽6米、长70米的设施隧道,可以使用200m³的软件集雨室。 地下室宽3.1m,长60m,深1.1m,地下室集雨面宽3.5m,长60m,面积210㎡,棚膜集雨面420㎡,年集水量300m³左右。
300m³的地下室:宽8米、长90米的日光室或玻璃连栋的温室,可以使用300m³的软件集雨室。 地下室宽3.5m,长80m,深1.1m,地下室集雨面宽4m,长80m,面积320㎡,棚膜集雨面640m³,年集水量450m³左右。
二、结合实际,用软体水窖的储水确定生产规模
华北设施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水,因此要遵循用水确定生产的原则,根据降雨和软体水窖的大小,在不同用水方式下,合理布局作物种植和旧址。
根据蔬菜的消耗水强度不同,有高消耗水(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草莓、葡萄)、低消耗水型(葱、生姜、大蒜、叶菜、胡萝卜、甜瓜)。
当年雨量达到450m³的情况下,地面灌溉模式能够满足高水消耗作物一季度的用水量,也能保证三季度的叶菜种植。
水肥一体化模式能够满足一年两季高水消费作物的用水需求。 其他作物用水量小,用水量完全满足,地下水不再使用。
当年雨量为300m³时,地面灌溉模式可满足一季度高水消费蔬菜75%的用水量,满足一季度中水消费蔬菜需水,也可满足三季度叶菜种植。
水肥一体化模式可以满足一季度高水消费蔬菜一季度低水消费蔬菜种植所需的水量,如一季度黄瓜一季度叶菜。 满足两季度中水消费蔬菜的需水量。
三、软体水窖环保,安装方便
1、绿色使用小屋之间的空地
软体水窖为了确保充足的阳光,塑料大棚之间必须预留6-8米宽的空地。 华北地区耕地紧张,农民在建设大棚的时候经常会缩短棚子的间隔。 这些空地被塑料大棚分割,日照不好,不方便农业。软体水窖设置在小屋之间,不额外占用耕地,不影响小屋内作物的生长,实现了小屋之间空地的绿色使用。
2、藏体材料的绿色
软体水窖采用环保型高分子EPVC织物的涂层材料为膜材,强度高,抗拉伸、撕裂能力强,抗拉强度高,能承受400kg的拉伸力耐寒,可在-30至70的范围内正常使用;可以在酸碱耐性盐、pH1-12的范围内使用;阻燃性优异的耐火烧成。
北方地区在冻融和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寿命将达到15-20年。
3、制造设置简单
软体水窖根据实际尺寸在工厂预制生产,无缝连接一体成型,密封性良好。 现场安装简单,不需要水泥和砖头,不需要硬化。 施工速度快,200m³的软体水窖4-5人一天就可以安装好。
4、投入成本低
软体水窖整体制作、一次性安装,成本比传统集雨室降低50%以上。 建设100m³的传统集雨室需要7-10万元,新型软体水窖约4万元左右,而且不需要频繁的清扫、维护,降低了投入成本。